11月24日凌晨4點,“嫦娥五號”探測器上天了。
跟以往的發射任務不同,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,肩負著從月球表面完成自動采樣的使命。從月球攜帶僅有12億年歷史,理論上是有史以來*年輕的樣本返回地球。“嫦娥五號”的發射,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本,上一次人類完成這項壯舉,還要追溯到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。
? 從此,我們距離揭秘月球,地球甚至整個太陽系歷史更近了一步。古人登月失敗,受限于當時科學技術。
在發動機、助推器等各項技術沒有被發現的時代,登月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。
? 但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,科學研究成果的發展,火箭升空、探測器登月等等一系列關于登月的夢想都逐一實現了。這次“嫦五”的“挖土之旅”更是倚賴于偉大又神奇的科學技術。
“嫦五”科研團隊告訴我們,月球上沒有發射塔,“嫦五”需要攻克分離面多、模式復雜、細節嚴酷、溫度控制、瘦身壓力這“五關”才能順利返程。它能夠實現衛星及其運載火箭的組裝、檢測、維護、加注燃料、填充壓縮氣體、保障人員器材流動。
“艱苦奮斗、勇于攻堅、開拓創新、無私奉獻”這是中國航天人經久不息的精神,支撐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,這也應該成為一代青少年成長的精神支柱。
預祝祖國繁榮昌盛